作為Benjamin Graham的粉絲,不可以不認識市場生先這個比喻。Graham其中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智慧,就是這個生動貼切的比喻。他把股市比喻為一情緒不穩定而又非常勤奮的市場先生,每天都辛勤地為投資者報價。他而時情緒高漲,會向我們高價推銷股票,或用高價向我們買我們手中的股票,時而情緒低落,會低價向我們出售股票。
Benjamin Graham認為謹慎的投資者,不應該讓這位市場先生的情緒左右其對資產價格的看法,只有在投資者同意市場或想買賣時,才審視市場先生的報價。
我對自己的股票升跌,常常很麻木。這或許是一件好事,最起碼對情緒管理有好處。然而,若把大部分股票的波動都當作是這位市場先生的情緒起伏,我們視若無睹,也不見得是理智的決定。
我對市場一直都是很敬畏的。市場對於股票的定價,大部分時間都是合理的。香港的股市有過半是由機構投資者組成的。根據香港交易所2016年公佈的調查報告「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 2014/15」顯示,2014年10到2015年9月期間,大約有51%交易來自機構投資者,散戶大約佔比為27%。分佈和往年大致類同。
註﹕上圖截取自香港交易所2016年2月公佈的調查報告「現貨市場交易研究調查 2014/15」,詳情請參考﹕http://www.hkex.com.hk/chi/stat/research/Documents/cmts2015_c.pdf
這些機構投資者和散戶,組成了我們的市場。每個股民智力知識有限,每個機構投資者也有盲點,然而無數個股民和機搆投資者所架構的市場,卻驚人地有效。即使偶然會定價失誤,該失誤的時間也很短,價差也不足以為投資者帶來足夠的安全邊際。
因此,我傾向這樣想﹕市場先生是一位情緒不穩定,但智力知識超群的對手。我有一些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知識智慧有限,情緒管理也不見高超,想要在每天和市場先生的交易中賺他的錢,沒門,不虧錢已是福星高照。所以我定下以這幾條簡單的原則﹕
1.
長期持有股票,不追逐短期回報;
2.
長期學習,令自己在某些資產或公司的了解比大部分人都深得多,等待機會,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先為不可勝,以侍敵之可勝;
3.
市場先生只有在情緒极端時,如极度樂觀或极度悲觀時,我才有機會短期內取勝,其他時間都別和他短兵相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