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一位經濟學家,經濟成長、經濟週期、通貨膨漲、通貨緊縮、貨幣政策、股市走勢、行業興衰等等問題,他們大都可以給出一套你聽不懂但好像很專業的說詞。但有一位經濟學家會直接對你說﹕「我不懂!」他可不是謙遜,他的確所知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他沒興趣了解這些東西,也不研究這些問題。
一個經濟學家不研究經濟,那是哪門子的經濟學家?《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家,李維特
(Steven D. Levitt)就是這樣的學者。他不了解計量經濟、數學不強、不喜歡研究經濟,但研究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問題,卻充滿幹勁。
李維特研究些甚麼東西呢?例如﹕地產代理重視客戶利益嗎?老師也會作弊嗎?如何才算是好父母呢?犯罪率下降和警察數目真的有關係?販毒真的很賺錢嗎……等等,這些看上去和經濟學,沒有半毛錢關係的課題,你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有趣的解讀!
《蘋果橘子經濟學》,原名是Freakonomics: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我認為,原名更有代表性,告訴你本書不討論的,不是枯燥的經濟學。
本書作者李維特,是位相當傳奇的人物。他本人不大懂經濟,但卻是位經濟學者,年紀輕輕就已得到學界的認可,拿到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系的終生教授職位。他如此特殊的成就,和他那些奇葩的研究興趣,有相當大的關係!
他不喜歡枯燥的傳統經濟學課題,卻喜歡在日常生活中找有趣的題目。他認為,經濟有許多有用的工具,但是缺乏有趣的課題。李維特喜歡從一般學者、社會廣泛接受的知識中找碴,刺激人從哪一種全新的維度來思考問題!
傳統智慧把事物之間的關係用簡單的邏輯連繫起來。但是這些傳統智慧,不是任何時候都有效,在它失效的地方,就是我們找尋新思考的最好起點!這是李維特研究問題的出發點!
「人們慣於把因果關係聯結到周遭可以實際接觸或感受到的事物上,而不是某遙遠或不理解的狀況。」例如犯罪率下降,警察的數目上升。兩者之間的關係,很多人直覺地認為,是因為警察數目上升,有效打擊犯罪行為,所以犯罪下降!看上去很容易理解,但是之間的因果關係,卻不見得成立。警力的投入,意味着政府開支增加。政府在運用公用資源是出了名的低效,她要動用更多資源增加警力,往往意味着犯罪問題已是一個相當嚴重的社會問題。警察的數目上升,往往是因為犯罪率上升了相當幅度後的現象。
美國在1970到90年代,正面對着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犯罪率不斷上升,在1990年代初到達了頂峰。從多學者、大眾都悲觀地認為,犯罪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美國人將持續被高犯罪率困擾,而且為此付出巨大的社會、經濟代價。但是犯罪率就1990年代初達到了頂峰後,快速下降。令大部分專家迷惑,為甚麼會這樣?他們開始找原因,當然是警力上升是他們認同的原因之一。
李維特對此有所保留。他研究紐約市的警力和犯罪率時發現,紐約市在1991到2001年,這十年間的警察數目增加45%,比美國全國水平高出三倍,而紐約的犯罪率卻只比全國平均水平下降了18%。這樣說,警力的增加,的確提高犯罪者被捕的機會。從經濟的角度來看,犯罪的「成本」上升,從事「犯罪」行為的人數下降,也合乎情理。但是和1990年代美國大幅度下降的犯罪率相比,卻又不成比例!
事實背後應該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李維特把這重要的原因,指向了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的Rose V. Wade案子。簡單來說,這個案子的判決中,美國最高法院承認了女性的墮胎權,而且受到憲法保護。(題外話﹕英美法系是一種相當奇葩的法律系統,我有了大概了解之後,真的有些着迷,有空來說說這奇葩系統)
墮胎是一個极度爭議的話題,我們不討論它的道德或宗教意義。我們來看看作者引用的數據。Rose
V Wade案子之後的墮胎數目﹕1974年,75萬宗墮胎;1980年,160萬。這數據有甚麼意義?和犯罪率下降,表面上看起來牛頭不對馬嘴。
墮胎和犯罪率下降的關係,李維特提出了相當有說服力的說法。
「墮胎能幫助哪些女性?往往是未婚、未滿20歲、貧窮的女性。」試想想,這些女性生下來的子女,他們的命運會是如何?這樣背景的女生,不論知識、財政、還是身週的支援,都是惡劣的。在這種條件下長大的孩子,根據作者引用的研究數據指出﹕「落入貧窮人口的機會比平均高出50%,成長於單親家庭的機會也比平均高出50%。」單親家中成長的貧窮孩子,最有機會成為日後的罪犯。
根據這想法,Rose V Wade案子之後,美國每年有160萬個15年後的潛在罪犯沒有來到這世界。這是1990年代開始,犯罪率急速下降的主因。
這想法,真的令我吃驚,但是卻如此強而有力!
我認為,任何一個能令我們從全新維度來思考我們世界、又合情合理的想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對待!別把我們的知識,局限在學校和媒體形塑的世界中!
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題目,讀起來頗令人耳目一新。有空找來讀一讀,刺激一下思考問題的方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