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樓價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樓價會走勢,但過去的歷史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
樓價和經濟週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這是老掉牙的說法。經濟好壞我們無法從直觀的感受了解到。大眾對經濟的好壞,不少來自媒體的渲染,但如你所知,媒體的報導往往都不是客觀的。媒體的報道往往會用能吸引讀者眼球的字眼或說法,有時候就業、經濟情況沒那麼差,他們也會說得惡劣一點,以吸引讀者注意。對於媒體來說,讀者的注意力就是他們的收入。
那我們如何從一些客觀的數據來了解目前經濟狀況是好是壞?失業率是一個相當好的指標。失業上升,往往可以告訴我們,現在的經濟正在轉差。如果我們把過去的香港的樓價和失業率走勢放在一起看,我們可否得出一些簡單的關連?
下圖是1999年1月到2017月8月間的樓價和失業率走勢圖。我們可以看到,失業率和樓價是存在負相關關係。失業率上升,樓價相應地會下跌。
(上圖的樓價取自差餉物業估價署公佈的數據,以40到69.9平米的單位作準,單價以每平米算。每月失業率,取自統計署經季度調整之失業率)
樓價和失業率的負相關關係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簡單地想一想,也不難理解這現象﹕現在大部分人置業都得向銀行借錢,極少有人能自資買樓。大部分業主都需每月還錢給銀行,最新統計,現在供樓佔收入比率近50%,供樓負擔相當沉重。萬一失業,無疑令身有按揭的業主身陷困境。不是每一個業主都有足夠的持貨能力,能堅持到找到一份工作。只要失業率高企,一定有相當部分的業主因失業、或對就業前景悲觀,出售手上的物業。買家面對的同樣是就業前景不明朗,在這種情況置業意欲不高。供多於求,樓價自然下降。
想要判斷現在是否適合買樓,除了《2017年的樓會,沒有安全邊際》一文提到的樓價租金比率(Price to Rent Ratio),另一個指標就是失業率。當然,前題是你有首期,及在失業率高企時沒有失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