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2日星期日

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我們這一代人要適應的。這其實不是新鮮事,我們不是早就有「學海無崖、學無止境」的說法嗎?然而,這詞在近十多年,卻火了起來。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比前人更好學,而是我們被逼得不改變不行、不學習不行。技術的進步太快,快到我們剛學會某些技能,一兩年內這些技能已不再適用了。

技能過時,不一定是有更有效的技術出現,更多是技能的普遍,已令你無法再依賴這些技能賺取足夠的生活費。供求關係告訴我們,只要供應越多,需求不變,單價下降是必然的。技能的普遍,不一定只我們身住的城市裏,在其他發展中的國家,大量擁有和你相同技能的人,他們也是你我的競爭者。

現代通訊發達,讓很多公司可以把大量工作外判到世界另一端,工薪更便宜的地方。借助幾乎即時的通訊網絡,管理者可以輕鬆管理外判工作,維持工作質量。大量外判工作,就像在自己公司進行一樣。相信對IT行業熟悉的人,對這種現像一點也不陌生。很多大型公司的IT服務幾乎都是外判。

互聯網的發達,正在瓦解各個經濟體系的防火牆。只要有網絡連接,我們可以輕鬆地、用更低廉的價格,買到世界另一端的同類商品。同樣道理,公司也可以用更便宜的成本,買到其他地方的相同勞動力,那為甚麼商家們要用較高的成本,來僱用我們這些本地的勞動力呢?

我們面對的競爭對手,不是你的同事,不是同行的其他人,而是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和你我有着相同技能的人。現在有許多地方有反全球化的趨勢。美國人不是老是說中國搶走了他們的工作嗎?強烈的、無國界的競爭,影響當地人的生計。這或許是民情對這種競爭的反彈。

任何地方的工作機會,可以分享的已不再只是當地的人,而是通過互聯網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本地的畢業生平均薪水過去十多年來好像沒有多大漲幅。這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我們已無法回到過去。

想要在這競爭無國界的時代求生存,終身學習,是無可奈何的出路。

互聯網這個巨大的資源庫,大大方便了我們學習新技能知識。如果你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有興趣,如投資,只要有一個星期的時間,認真地到網上找一找資料來讀一讀,我相信,一個星期後的你完全會煥然一新,最少不再是一個一無所知的菜鳥。

一個星期很短嗎?想要完全明白某一專業,是太短,但要了解專業概況,這決對足夠,如果不足夠,那我們就得提高我們學習的精度。畢竟,在當代你我都有互聯網這高效的學習工具時,如何更有效理解、學懂並運用重要領域的重要概念,成了我們這代人新的競爭環節。

有一位在這方面作得非常出色的人,羅振宇,輯思維》和「得到」Apps的創辦人。振宇原本是中國傳聞人,在中國這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國度,他運用他對新知識極其感銳的理解能力、表述能力,創造了《輯思維》這個平台,在國內有過億的用戶收看。

我喜歡這個平台,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包含的內容沒有邊際。《輯思維》在Youtube上載了200百多個短片,每段大約4060分鍾,以介紹書本為主。但我認為,這視頻的內容比起書本介紹,包含更多東西。

當然,書本的介紹,有不少是當代中國國內比較出眾的著作。看這些知片,你可以在短短1小時內,了解最新流行書的內容、大概,這已是相當重要的資訊。因為我們不需要自己買下書本,再花幾天把書看完,(振宇的自稱)已把內容大概講了一偏。這些1小時的介紹不乏胖對這本書的一些總結和看法,頗有啟發性,往往刺激觀眾從另一個不曾想過的角度看問題。他這種能用生動精湛的表述方法,把一些重要的概念說清楚,是一種很了不起的能力。

另外,作為一個互聯網創業者,也是成功的創業者,他在各短片中往往會說一說他作為一個互聯網的創業者,對於互聯網創業的想法,發人深省。

輯思維》在2017年就停播了,很可惜。如果你沒有興趣收看他其他200個短片,我介紹你看他最後一個段﹕這一代人的學習,說的就是終身學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