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

重視自己的強積金(三) – 選擇的標準

根據積金局2017年9月的數據,市面上有32個強積金計劃,共469支成分基金。這些基金,按種類混合資產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等,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這裏主要討論我偏好的投資方法。

開支比率

基金的開支比率是指基金收費佔投資額的百分比。目前市面上的基金開支比率一直在0.3%至3.5%之間。開支比率看似不高。若長線投資來看,越高開支,代表基金得創造更高的收益,抵消其高收費,剩下來的才是投資者的回報。這是高收費基金致命的缺憾。

許多追蹤股票基金表現的研究都指出,高收費基金長遠來說,為投資者帶來的回報,遠低於同類收費較低的基金。時間越長,這現象越明顯。

對於尚年輕的投資者來說,忽視開支比率,不是明智的決策。

回報率

無疑回報率是衡量基金表現的重要標準。強積金推出已17年,我們已積累了17年的回報數據,可供參考。前文提到的收費比較平台,也提供基金五年及十年的回報率。Morning Star香港網站也提供一些回報優異的基金名單。

高回報的基金,往往價格波動較大。把錢放進這些波動大的基金,有可能一段相當長的時間裏,須要忍受脹面虧損,這的確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所以我們可以看見,一些保本、保證基金,基金規模很大。這也反映了不少投資者的取向。

然而,對於尚有數十年才退休的人來說,為不想忍受脹面虧損而選擇這些低回報的保本基金,時間會無情地摧毀我們的退休金。

基金種類

股票的長期回報可觀,美國金融學教授Jeremy Siegel,在他的著作Stock for the Long Run中,把這一點討論得非常徹底。

若用強積金各種類基金作比較,我們也不難發現,表期表現比較突出的,大部分都是收費中等的股票基金。

股票基金也有不少種類,按管理方法可分為主動型或被種型基金。主動型基金主要由基金經理選股。被動型基金,主要是指數基金,即根據追蹤的股市指數投資。如恒指基金,即依照恒生指數的50隻成分股,按各股的比例投資。被動型基金不需要基金經理的「專業操作」,因此收費一般比較低。

按照地區分類,有亞洲股票基金、北美股票基金、歐洲股票基金,或投資於特定國家股市,如美國股票基金、中國股票基金、日本股票基金等。基金也按其投資的股票類型分類,如增長型基金,投資於成長型股票等等。

基金名稱不能反映基金的其性質,投資者最好詳細看一看基金的成分、投資目標及風險評估,再作決定。

指數基金

讀到這裏,相信我們已知道,指數基金,一種結合高回報低開支比率的股票基金,對於尚有數十年才退休的人來說,無疑是理想的選擇。

2007年,華倫巴菲特,向華爾街公開立下賭局,邀請任何一位基金管理人,各出100萬美金,賭的是十年後,巴菲特所選的低收費指數基金(Vanguard S&P fund),和基金管理人所選的最少5支對沖基金,哪一方回報較高。華爾街起初無人回應,最後Ted Seides站了出來,接受了這個賭局。十年後的2017年,Ted Seides在賭局的最後一天還沒到來時,已認輸了。因為結果太明顯了。Ted Seides所選的那5支基金,沒有一支表現比得上低收費的指數基金。

巴菲特在2016年給他的公司股東的信中,列出了頭9年的回報。



(上圖為BERKSHIRE HATHAWAY在2016年的年報中,巴菲特表列的基金表現,基金A至E是Ted Seides所選的5支基金,S&P Index Fund是巴菲特所選的指數基金)

股神巴菲特這個生動有趣的對賭,是指數基金的優勢,最好的說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