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9日星期日

樓價與失業率

預測樓價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樓價會走勢,但過去的歷史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

2017年11月16日星期四

避免嚴重失誤

投資最重要的是甚麼?
Rule 1: Never Lost Money
Rule 2: Never forget Rule 1

巴菲特說的這兩句話,真的已被說爛。但就因為這兩句話太重要,只要你依然身在市場中,這話永遠適用,不論你是甚麼派別的投資者。對於長期投資,更是如此。追求回報,當然重要,但是對於長期投資者而言,你在市場越久,遇上「黑天鵝」的機會越高。市場每幾年,或十年都會來一次「百年一遇」的股災。不要高估自己承受能力。

2017年11月14日星期二

學習股票投資的隨思

近最常留意一些有效學習的書,教人如何在短時間內學會一門專業知識、手藝。有些想法也可以應用在學習投資上。

投資是一門相當奇特的東西,就算不會投資的人,像完全看不懂年報,喜歡炒股票的人,跟著最新的熱門消息炒一炒股票,回報也相當可觀。那就令人迷惑了﹕那為甚麼要花時間來學甚麼會計、讀甚麼公司年報、瞭解甚麼投資心理、資產管理等等?吃力不討好,花了時間也不見得可以提升回報,有可能回報反而不如炒股票,那學來幹嘛呢?

2017年11月11日星期六

好書推薦《蘋果橘子經濟學》

如果你問一位經濟學家,經濟成長、經濟週期、通貨膨漲、通貨緊縮、貨幣政策、股市走勢、行業興衰等等問題,他們大都可以給出一套你聽不懂但好像很專業的說詞。但有一位經濟學家會直接對你說﹕「我不懂!」他可不是謙遜,他的確所知有限,而更重要的是他沒興趣了解這些東西,也不研究這些問題。

一個經濟學家不研究經濟,那是哪門子的經濟學家?《蘋果橘子經濟學》的作家,李維特 (Steven D. Levitt)就是這樣的學者。他不了解計量經濟、數學不強、不喜歡研究經濟,但研究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問題,卻充滿幹勁。

2017年11月10日星期五

會計商譽 (二) – 吃了興奮劑的匯豐

會計商譽現在已不再每年攤銷,但須每年進行一次減值測試。然而,這種會計方式提供管理層大量機會來「管理帳簿」。或者這樣說,收購合併這種商業派對,從來都是高度可塑的會計遊戲。至於塑造的程度,就得看管理者的誠信度,以及樂觀程度。


2017年11月9日星期四

界定利益制 (Defined Benefit Plan)

僱主為員工提供的退休金計劃一般有兩種﹕界定利益制(Defined Benefit Plan, DB)及界定供款制(Defined Contribution Plan, DC)。我們熟悉的強積金,屬於第二種。兩種退休金有甚麼不同?香港最大的公司僱主們現在用哪種方法呢?

2017年11月8日星期三

Working Poor

現在青年人戾氣重,很多媒體評論說是香港社會給予青年人向上流的機會少了。社會上流機會從來都是稀有的,對於沒有學歷、技能老化而只剩勞力的人來說,不論過去現在,別說上流機會,改善收入的機會,也是少得可憐。

20176月統計署公佈《主題性報告:香港的住戶收入分佈》,指出2016年香港的堅尼系數是0.539,是過去40多年最高的。堅尼系數的數值介乎01之間,數值越大,貧富差距程度就越大。

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

有買貴冇買錯?

不時在報章、雜誌等財經文章上看到一些股評人會以這樣的方式推薦股票﹕列出一些亮麗的發展前景,有利的行情,說明某某公司的股票值得投資,如果該公司的股票已升到較高的價位,他們會以「有買貴冇買錯」來支持他們「買入」的建議。

然而,對一些「前景亮麗」的股票給出樂觀的評論,如「有買貴冇買錯」,卻是我們這些投資知識經驗有限的投資者要注意的。

2017年11月5日星期日

會計商譽(一)

在讀上市公司年報時,老是遇到一個令人頭痛的會計項目,會計商譽(Accounting Goodwill)。會計商譽是無形資產,定價和評估過程有相當的主觀成份。有一種說,會計商譽是公司未來潛在盈利能力的資本化價值。很玄吧!它作為獨立資產,卻沒有價值可言。

上市公司中的財務報表中有大量商譽。2016年的財政年度,長實集團(0001.HK)帳面上有2,547億港元商譽,中電控股(0002.HK)209億港元,匯豐控股(0005.HK)956億港元(每美金對港元7.75匯率換算)等,都佔了不少比例的股東資本。作為投資者,也得了解一下這相當普遍的商譽,到底是甚麼東西。

2017年11月4日星期六

冷門股票

市面上有不少熱門股票,深受到廣大投資者的歡迎,但我不喜歡投資於熱門股票。

大量的機構投資者、散戶及媒體已對它們作了太多研究和分析。這些股票值得投資的地方,潛在盈利能力,甚至增長率,以及投資者或投機者的期望值和熱情,都已被反復討論過,並反應在股價上。中人資質的我如何能在市場最多探照燈集中的地方找到其他人發現不了的金子。我想,這種機會出現的概率極低,就算真的有,不是因為我出眾的洞察力,而是因為幸運。然而,把自己有限的資金投在概率極低的賭注上,不是明智的做法,而且我的運氣一向不好。

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好書推銷《The Little Book of Safe Money》

這本書我讀了幾個星期,很多文章都細細地看,因為本書的作者,Jason Zweig,大有來頭。如果你看過2003年版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對這名字應該不陌生。Jason Zweig2003年版的《The Intelligent Investor》的編者,並為這本投資聖經作序。我也是從他的序文中初次了解Benjamin Graham這位巨匠的成長背景。愛屋及烏,我對Jason Zweig也多了一份敬意,看他的書,也十分用心。

2017年10月28日星期六

好書推薦《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

勞動力回報比不上資本回報,這對許多打工仔來說,真的令人氣餒。我們身處的時代,工作已無法為我們提供長期保障。

但是,作為一個打工仔,卻又無可奈何,因為工資是我們最穩定的收入。沒有這份收入,我們如何過日子?工作不能作為長期保障,時間越長,風險越高,但同時我們不得不依賴工作。《我用死薪水讓錢替我賺錢》,這書名就吸引了我。

2017年10月22日星期日

終身學習

終身學習,是我們這一代人要適應的。這其實不是新鮮事,我們不是早就有「學海無崖、學無止境」的說法嗎?然而,這詞在近十多年,卻火了起來。不是我們這一代人比前人更好學,而是我們被逼得不改變不行、不學習不行。技術的進步太快,快到我們剛學會某些技能,一兩年內這些技能已不再適用了。

好書推薦《投行分析師的叛逆宣言》

我知道張化橋先生,是從這本書開始。自此之後,我常留意張化橋先生的Blog (張化橋的博客)。在我讀過有關投資的書中,除了一些投資經典外,很少有一本令我如此喜歡作者。張化橋的書,我看了第一篇後,就一直把書給看完才停下來,後來一看再看。

恒生指數的陰晴表

恒生指數,創立於1964年,一直以來是香港股市陰晴的指標。恒指由50支成分股的市值計算出來,其管方網站有大量資訊供有趣興的投資者參考,這裏就不詳細討論。

恒指管網上有一個數據下載中心,是本文介紹的重點。投資者可根據自己想分析的指數資料,到這下載中心下載過去兩個月每日收市後的數據,如恒生指數的市盈率、週息率、各指數成分股變動等。每個交易日收市後數小時內,當天的數據就已可供下載。但恒指公司只提供兩個月內的數據,兩個月以前的數據,就得花錢買了。


2017年10月21日星期六

好書推薦《職場女性理財36計》

我很喜歡看一些理財個案的分享。這些個案分享會為事主分析財務上的問題,然後由理財顧問為其提供一些處理的方法。處理的方法往往因人而異,但個案中主角面對的問題,卻是你我都有可能面對的。看看別人如何面對財務問題、解決問題,再想想如果是自己面對相同的處境,該怎樣解決,是種有趣的方法來訓練思考。


好文分享 - 年薪百萬的人都在靠什麼賺錢

「知乎」中國國內一個問答的社交網站,在國內有相當多的用戶。用戶在這網上提問、回答問題、分享文章,可以說是一個知識型的社交平台。「年薪百萬的人都在靠什麼賺錢?」是這平台上的一篇長文,我最近看到的,深受啟發,特意推薦一下。

這篇文章說賺錢方法。作者根據你能賣些甚麼,把賺錢分成四種﹕賣信息、賣錢、賣他人的注意力,和賣時間。思路清晰,文筆風趣,讀完會令我們反思自己賺錢的方法,相當值得花時間讀一讀。

2017年10月20日星期五

重視自己的強積金(三) – 選擇的標準

根據積金局2017年9月的數據,市面上有32個強積金計劃,共469支成分基金。這些基金,按種類混合資產基金、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強積金保守基金等,適合不同年齡、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這裏主要討論我偏好的投資方法。

2017年10月16日星期一

重視自己的強積金(二) – 重要網站

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基金,不可缺少是有用的資訊。除了強積金公司不時提供的一些基金概覽,還有不少網站可以提供重要資訊。

積金局網站

積金局的網站為我們提供許多強積金的資訊,許多統計和新聞稿都寫得平實易讀,有空看看,相信一定能讓想管理好自己強積金的人,獲益良多。

2017年10月15日星期日

重視自己的強積金(一)

2012年我大學畢業,9月份開始第一份工作,也開始供強積金。當時我對強積金沒有好感,它每個月直接從薪金中扣走5%。當時公司裏的會計小姐非常健談,甚麼都可以和她聊,她不經意地告訴我,她每月額外供了不少強積金,現在她最大的資產是就是強積金,而且她的強積金投資都是一些保本的基金。我聽了後,當時也有些心動,想多供一些。若我一開始工作就多供一些的話,到我退休時,就是40多年後,應該有更多錢吧。但是我第一份工作薪水很少,不情願額外再供強積金,再給自己「減薪水」。自此,我只供月薪的5%,加上僱主為我供的5%,共月薪的10%。

2017年10月14日星期六

2017年的樓價,沒有安全邊際

香港過去兩年,樓價成了新聞報導的主題,股市如何好像沒多少人重視。我和朋友同事之間也常討論樓價。朋友同事大多覺得今天的樓價太高,很多人根本沒法買得起,但同時覺得樓價也沒有下跌的空間。我還沒置業,不時有人問我甚麼時候買樓。我的答案總是﹕「今天的樓價太高,不值得買,再等等吧!」接着就有人問﹕「你覺得樓房會跌嗎?幾年前(指的是2012年多左右吧)很多人也覺得樓價太高,沒有樓的不想買,有樓的連樓也賣了,現在大都後悔了吧!」

好書推薦《The Investment Answer》

《The Investment Answer》,一本相當簡單易讀的書。這書的兩位作者,Daniel C. Goldie和Gordon S. Murray,是相當資深的美國投資者、投資顧問和金融從業員。這本書主要解答對投資有興趣的初學者一些常遇到的問題,如選擇證券商、選擇投資顧問、資產分配、股票債券的歷史回報等。全書不到100頁,簡潔易讀,深入淺出。

2017年4月3日星期一

上市公司的資訊

香港股市的監管以披露為本,當局审查的重點是上市公司有否根據相關法規做出詳細的披露。公司的投資價格,就交由市場決定,政府不加干涉。

這樣的監管給我這散戶最大的啟示是,上市公司已作足了披露 (當然有些公司只滿足上市規則最基本的披露要求,試圖隱瞞一些負面的資訊),在沒有充足了解的情況下就買股票,虧了也是我活該,與人無尤。

2017年4月2日星期日

兩地的監管制度

滬港通和深港通開通後,我們有了更多的投資機會。然而,對不了解兩地股市差異的散戶而言,貿然涉足內地股市,是危多於機。

香港和國內在股市、証券監管、成立公司、經營業務等等,有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市場情緒

作為Benjamin Graham的粉絲,不可以不認識市場生先這個比喻。Graham其中一項為人津津樂道的智慧,就是這個生動貼切的比喻。他把股市比喻為一情緒不穩定而又非常勤奮的市場先生,每天都辛勤地為投資者報價。他而時情緒高漲,會向我們高價推銷股票,或用高價向我們買我們手中的股票,時而情緒低落,會低價向我們出售股票。

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

股市回報

長期而言,股票的回報,相當驚人。即使是對股票一無所知的人,也可以取得和大市相同的回報(Average Returns)

市場現在危險嗎?

恒生指數公司在每個交易日結束後不久,就會將當天恒指和其他指數的數據上載到它的網站上,供投資者下載。我常用的是恒生指數 - 指數日報表,簡單易用。一般我們都可以免費下載本月和上個月的數據,較早的數據就要收費。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大市的市帳率及市盈率

市帳率及市盈率用於大市,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目前整體股市定價是否合理、偏高還是偏低。

管理資產時,風險是重要一環。我認為部分風險來自於股票價格。價格相對於帳面值或盈利越高,風險越大。對個別股票而言,價格也不代表風險低。然而,就整體市場而言,過往歷史經歷告訴我們,整體股市價格偏低,往往是投資最佳、風險最低的時刻。恒隆地產陳啟宗在說他的投資理念時,曾給出了生動描述﹕「當市場滿地鮮血的時候,就是投資最佳的時候。」意思是說當許多投資者因股價低沈而虧損累累時,就是最好的投資時間。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市帳率及市盈率

市帳率及市盈率,是剛開始學習投資時,最早學會的估價標準。這兩個比率很好用,也很簡單,從一開始到現在都是我用來估價兩個重要標準。但是,只看這兩個比率而作出投資決定,結果可以相當致命。

投資是一種工藝

我建立這個Blog,主要是希望用來記錄和分享自已在學習投資和實踐中的一些想法、反思投資路上犯過的錯

2014年年末,我第一次買股票。當時我工作了兩年,省吃省喝,存了一點錢,但是遠不足作為置業首期。我希望可以早點置業,苦於收入不高,平日節省也存不了多少錢。在朋友的建議下,我開始投資股票,希望縮短賺到置業首期的時間。

2014年至今大概兩年多,投資的時間很短,回報也是一般,但兩年來的學習徹地改變了我對股票投資的想法。股票的潛力無限,投資股票,目標不應僅是為了置業首期。股市是資本主義的結晶,它令像我這些沒有資本的打工仔,也可以分享企業的成果。股票不只是一張証券,也不是一個不停給我們報價的號碼,它代表着對上市公司的擁有權。上下跳動的股價沒有意義,股票所代表的企業,才是它的意義所在。

股票估價的有一些客觀的方法,但同一套方法,同一個股市,同一隻股票,同一個時空,不同投資者,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決定。